現代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經過長期奮斗探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強起來”,其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發揮著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動力作用。
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v觀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雖然道路不盡相同,但科技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邁向繁榮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引擎。長期以來,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很大程度上倚賴工業革命以來的科技優勢形成了以西方為中心的現代化模式、以自身為標準的文明理論,在國際分工格局中居主導地位。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科技進步和創新愈益成為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主要途徑和方式??茖W技術正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世界現代化向前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現代化一般意義上的共同特征和普遍意蘊,將科技現代化視為其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第一,理論邏輯在于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馬克思主義重要論斷的自覺應用。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現代化,物質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作為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科學技術正通過滲透到現代生產力系統的各類要素中,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從整體上主導和引領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歷史邏輯在于實現科技現代化是幾代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的目標和夢想。從新中國成立后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到改革開放后提出“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的科學論斷;再到進入新世紀以來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后提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等科技舉措??萍际聵I貫徹始終、歷久彌新。
第三,實踐邏輯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新形勢下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必然選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學研究范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只有以科技實力的持續提升為奮斗基點,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奮斗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支撐和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中國科技現代化前進方向
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萍棘F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既有與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將其特質精辟概括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凝聚中國經驗、提出中國方案,鮮明的“中國特色”為中國的科技現代化指明了基本前進方向。
一是中國的科技現代化以促進中國超大規模人口共同富裕為價值取向。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中國的科技現代化積極回應人民期待,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著力解決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切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中國的科技現代化以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為發展方略。中國科技現代化在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經濟增長、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還要警惕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社會思潮對精神文明的侵蝕,警惕盲目改造自然,試圖凌駕于自然之上而對生態文明的破壞,要實現“五大文明”齊頭并進、同步推進。
三是中國的科技現代化以造福全人類為終極目標。與某些西方發達國家高舉科技霸權主義根本不同,中國的科技現代化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中國的科技現代化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積極參與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努力推動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
科技現代化支撐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同時,我國科技現代化道路仍任重道遠,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成為制約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大發展瓶頸。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持之以恒、一以貫之繼續強化科技現代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撐作用,亟需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從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完善等多方面持續發力,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一是要牽住“牛鼻子”,增強科技創新第一動力。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要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發揮科技創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引擎作用。
二是筑牢“蓄水池”,把握人才第一資源。人才是科技現代化中最活躍的因素,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要始終保持對人才的“饑渴度”,一手抓引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更要一手抓自主培育,尊重人才發展規律,依靠我國自身教育體系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三是要聚焦“卡脖子”,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是中國科技事業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重中之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將政府、市場、社會多元主體力量有機結合,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實現了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市場機制有機統一,共同凝聚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
時代呼喚擔當,奮斗創造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承擔起歷史責任,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要以實際行動為奮力譜寫科技現代化新篇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