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中國科協各部門和直屬單位:
經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同意,現將《中國科協2025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貫徹實施的具體措施,抓好工作落實。
中國科協辦公廳
2025年2月28日
中國科協2025年工作要點
2025年,中國科協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啟動實施《中國科協2035行動計劃綱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思想政治引領,著力抓好主責主業,縱深推進改革破題,持續夯實基層基礎,堅決維護政治安全,切實履行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職責,充分發揮國家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作用,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以科技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中作出新貢獻。
一、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激發科技界使命擔當
1.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強化理論武裝,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關于群團工作和群團改革、關于科協工作等重要論述,及時跟進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積極探索構建有組織、成體系、點對點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針對性開展成就宣傳和形勢政策教育,堅定廣大科技工作者對黨領導下新型舉國體制的信心,筑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思想基礎。發揮中國科協黨校陣地作用,深入實施領航計劃國情研修活動,推動全系統調訓1萬名以上各類戰略科技人才。(牽頭部門:宣傳文化部)
2.加強一體化宣傳工作平臺建設。廣泛動員科技社團、地方科協和基層組織,加強宣傳隊伍建設,完善“中國科協之聲”新媒體傳播矩陣建設,構建適應全媒體的內容生產和傳播機制。統籌中國科協重點工作、重大活動宣傳,開展主題宣傳,提升科技界優秀原創內容和專業權威觀點的首發能力,大力營造團結奮進的主流輿論。緊密結合科技界關切和熱點問題,推出一批立場鮮明、有深度亮度銳度的宣傳產品。(牽頭部門:宣傳文化部)
3.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構建科學家精神研究闡釋、宣傳教育、實踐動員工作機制,培育創新文化和創新生態,抵制學術不端行為。深入實施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新增不少于50位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啟動建設科學家精神和科學文化主題文庫。繼續提高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影響力,發揮中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示范引領作用,持續開展“科學家精神百場講壇”,推動科學大師宣傳工程提質擴面。開展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為載體的科技界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推動成立中國科技倫理學會。(牽頭部門:宣傳文化部)
4.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加強科技界思想動態調查分析,完成我國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狀況報告。圍繞重大節點、重點群體、重要問題開展專項調查,掌握科技人員急難愁盼情況,向中央及時準確報告《科技界情況》。建立意識形態工作聯席會商機制,加強輿情監測,完善科技領域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協同機制。加強對各類網絡平臺、期刊出版物、會議活動、開放場館等的隱患排查和日常監管。(牽頭部門:宣傳文化部)
二、優化科協組織體系,提升聯系服務效能
5.推動科技社團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開展全國學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遴選一批改革意愿強、代表性強的全國學會,探索推進管理體制和組織機制改革。編制全國科技社團優先發展學科領域清單。出臺全國學會會員管理若干規定,加強日常主動監督。研究推進中國科協直屬學會改革。加快出臺全國學會對外交流制度規范。(牽頭部門:科學技術創新部)
6.分類分級推進一流學會建設。推動建立學會分類管理和分級支持體系,構建“評價-管理-支持”一體化動態機制。研究優化世界一流學會建設標準和內涵,編制一流學會建設評價報告,形成重點培育清單。統籌扶持資源,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的學會。加強全國學會風險防范和治理,形成重點監管清單。(牽頭部門:科學技術創新部)
7.抓實學會黨建工作。繼續提升功能性黨組織效能,分類試點實體性黨組織的組織形態和工作機制。修訂學會黨委職責清單,完善評價考核制度,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建強秘書處基層黨組織,優化黨建工作協作機制。完善發揮學會黨組織核心職責的有效機制,推動學會黨建與內部治理有效銜接、有機融合。按計劃開展全國學會審計工作。(牽頭部門:機關黨委)
8.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與統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基礎。推動“雙一流”高校科協、央企和國家級園區科協有效覆蓋。編制高校科協工作職責任務清單,開展加強高校科協組織建設試點工作,聚焦高校學生成長成才構建高校院所科技工作者組織動員機制,實施大學生科技社團支持計劃。探索建立企業科協聯絡組工作機制,開展科協資源系統導入基層組織工作試點,推動企業科協聯合體(促進會)建設,大力開展新時代園區(企業)科協提能行動和科普科創活動。抓好新興領域科協組織建設,推動科協組織在新興領域實現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落實統戰工作責任制。(牽頭部門:組織人事部)
三、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服務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
9.健全人才托舉服務。加大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資源投入力度,擴大博士生專項計劃覆蓋面,試點實施工程師專項計劃,建設多層次托舉培養體系,積極吸納社會資源支持。扎實推進大學生科技見習計劃,探索提高大學生社會化能力機制。建立健全個人會員制度,精準開展服務。(牽頭部門:組織人事部)
10.推動人才舉薦與評價改革。深化人才舉薦和推選機制改革,建立組織跟蹤考察機制,強化同行評議學術把關作用,常態化報送優秀科技人才。做好兩院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和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優化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迭代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推動臨床、中醫藥、科研儀器案例成果庫提質擴容。完善工程師能力評價體系。(牽頭部門:組織人事部)
11.加強后備人才發現和培養。開展“中學生英才計劃”實施效果評估,全面落地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改革,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支持中小學教師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組織“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等國際青少年交流活動。(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12.強化海外及港澳臺人才聯系服務。深入實施“海智計劃”,加強對海外科技人才和華裔新生代聯系服務。辦好中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組織海智青年科技志愿服務夏令營(冬令營)。落實中國科協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合作協議,強化對港澳臺科技界的團結引領,增設港澳臺聯絡專門委員會,舉辦國情研修、大學生暑期實習等活動,推動全國學會與港澳臺科技界對接。支持全國學會發展外籍及港澳臺會員。(牽頭部門:國際合作部)
四、提升學術交流質效,持續推動創新策源
13.擴圍建設高水平科技期刊。實施卓越期刊計劃二期項目,開展高起點新刊項目遴選,支持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培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啟動中國科技期刊提能拓展計劃,支持科協系統主管學會強化辦刊能力。辦好《科技導報》《Research》等科協旗艦期刊,建強中國科協科技期刊集群。啟動學術科協(CAST-Scholar)平臺建設,為科協所屬期刊提供數字出版和數據基礎服務,分類分步推動期刊入駐平臺。(牽頭部門:科學技術創新部)
14.打造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全面深化中國科協年會改革,舉辦百場左右高質量學術交流活動,征集出版千篇左右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遴選發布重大科技問題難題。發布《重要學術會議目錄》,引導學會打造一批高水平示范學術品牌,支持學會舉辦青年科學家沙龍等小型高端研討活動。(牽頭部門:科學技術創新部)
五、促進科技經濟融合,服務創新驅動發展
15.提高“科創中國”資源橋接能力。面向6個左右省份組織實施“科創中國”地方行,按需組建一批“科創中國”科技服務團。推廣博士創新站模式。完善產學研資源橋接數字平臺,強化場景運營。加強技術經理人培育。組織研究技術路線圖、學科領域科技人才地圖、產業前沿報告。支持學會打造科技公共服務品牌,開展科技成果評估評價,研制發布團體標準,探索團體標準國際化路徑。(牽頭部門:科學技術創新部)
16.助力鄉村振興與區域協調發展。圍繞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開展科技幫扶。做好定點幫扶,推動科技援疆援藏工作提質增效,開展一批文化潤疆、科普援藏下沉基層活動。加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推動科技小院規范化高質量發展。(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六、增強科普服務供給,筑牢強國建設群眾根基
17.完善科普組織動員機制。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宣貫,引領各行業各部門出臺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研究編制《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6—2030年)》,推動公民科學素質指標進入“十五五”規劃。深化綱要辦成員單位、全國學會協同,加快建設高端前沿科技資源科普化生產聯動機制。推進世界公眾科學素質組織注冊成立,辦好2025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做好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工作。加強科學素質和科普服務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健全科技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和支撐保障體系,壯大科技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服務,試點開展縣級科技志愿者協會建設。(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18.開展重點科普活動。辦好首個全國科普月,強化部委動員、體系動員和社會動員,集聚各類科普主體優質資源和品牌,聯動打造系列“百千萬”活動,形成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的科普月行動。辦好中國科幻大會等品牌活動。組織銀齡科普志愿行動。推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提質增效。(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19.加強高端科普資源供給。面向黨政領導干部組織中國科技會堂論壇,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組織國傳中心學術發展講堂。開展科普中國專家基層服務計劃,聯動地方科協開展高端前沿科普報告。加大力度支持前沿科普創作。聚焦重大熱點和重要節點,策劃推出優質科普內容。優化“科普中國”平臺建設,優化高端科普資源配置和利用,持續完善科普人工智能大模型。常態化跟蹤熱點,提高應急科普能力。(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20.提升科普陣地服務效能。強化中國科技館旗艦功能,研發優質科普展覽和科學教育資源。完善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服務機制,開展科技館志愿服務隊伍建設試點,強化現代科技館體系聯動共享。深入推進科技館免費開放。完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建設。推動高校科普陣地開放。推進雄安科普示范高地建設。推動科技資源和展示場所科普化,探索星火科普場館模式。(牽頭部門:科學技術普及部)
七、搶抓智庫建設契機,支撐“十五五”戰略謀劃
21.開展重大科技咨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無人區”創新領域,組織開展科技前瞻研判。圍繞科技與產業、經濟、社會交叉綜合領域,組織開展面向“十五五”的大跨度綜合戰略研究。著眼創新生態、創新環境、科技倫理等優勢特色方向,持續組織開展研究。組織開展面向地方、面向行業的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研究,聯動部分省份舉辦院士專家座談會。組織開展全球科技治理研究。(牽頭部門:戰略發展部)
22.支持科技工作者有序政治參與。推動出臺中國科協提案工作制度性文件,暢通基層科技工作者意見建議表達渠道。組織服務政協科協界開展2025年度重大選題調查研究,支持科協界別委員有序政治參與。高質量辦理2025年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牽頭部門:戰略發展部)
23.組織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建立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框架,優化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指標體系,完善科技工作者發展狀況研究與調查工作體系,形成基期(2025年)研究報告。(牽頭部門:戰略發展部)
24.建強科協科技智庫。制定中國科協戰略咨詢研究管理制度。加強決策咨詢專家團隊建設,支持培育學科領軍智庫和區域創新智庫,面向全國學會、地方科協開展智庫業務培訓。完善科技咨詢選題機制,形成跨界組織和研究機制。強化成果凝練和傳播,打造科技咨詢成果品牌,編報《科技工作者建議》。加快“智匯中國”平臺運營和品牌推廣。增設中國科協聯合國咨商專委會數量,進一步發揮咨商地位作用。(牽頭部門:戰略發展部)
八、拓展國際合作網絡,主動服務對外開放
25.加快推進我國境內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工作。編制發布我國境內設立國際科技組織優先領域規劃,推動建立部際聯席協調機制,制定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的工作方案,發起設立一批國際科技組織。吸引重要國際科技組織代表機構在華落戶。加強國際科技組織辦事機構實體化、秘書長專職化建設。支持在華國際科技組織發展會員、實施科學計劃、開展國際標準研制、舉辦高端學術交流活動。(牽頭部門:國際合作部)
26.完善全球合作伙伴關系。以元首外交為引領,鞏固、拓展與重要國別科技組織戰略合作,維護與重點國別對口科技組織的對話機制和渠道。以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線,完善科技人文交流布局,推動工程師國際互認。服務區域發展機制,圍繞金磚、東盟、瀾湄等重點區域開展雙多邊科技人文交流活動。配合重要外交節點,與非洲、拉美、西亞等重點國別開展科技人文交流活動,持續完善全球伙伴關系布局。做好國際科技界重要人士、青年科學家等重要群體工作,加強國際科技界民心相通和人脈積累,增進互信與合作。(牽頭部門:國際合作部)
27.深入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深化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機制,共同加強在科學素質、工程能力、開放科學和決策咨詢等方面務實合作。舉辦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全體大會等主場高端國際科技會議和重要國際交流活動,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支持參與國際科技組織重要崗位競選,加強國際組織任職人員和后備人才培養。(牽頭部門:國際合作部)
28.加強外事管理和國際傳播。充分發揮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中國科技館等作用,建強《中國科協通訊》、“科協之聲”英文網站等宣傳載體,加強與國際對口友好組織的合作和信息交換,打造科協系統對外話語體系,推進國際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完善國際會議審批、因公臨時出國(境)管理風險防控機制。扎實推進駐外非外交編制和駐外機構設置。(牽頭部門:國際合作部)
九、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深化自身建設
29.加強政治機關建設。深化政治要件閉環落實機制。提升科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量,保障“同題共學”制度落實。認真對照檢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情況,持續糾治“四風”,嚴肅執紀問責。持續深化中央巡視整改,統籌抓好黨組巡視和內部審計。(牽頭部門:機關黨委)
30.推動科協系統深化改革。深入研究中國科協深化改革方案,推動革新科技社團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科協組織方式和活動方式,健全科協代表、委員組織吸納制度和履職規范。組織開展科技社團改革試點。制定中國科協直屬機關深化改革方案,理順職能體系、機構設置和力量配置,健全干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科協干部到國際組織和全國學會任職制度規范,建立大規模長學時工作骨干基本培訓體系。(牽頭部門:戰略發展部)
31.建設網上科協。以賦能兩翼基層組織網上服務科技工作者為核心,支撐中國科協重大改革任務,實現核心業務場景全部在平臺上運行。建好用好全球科技人才信息系統,推動重點領域科技人才數據庫建設,優化升級人才庫信息采集功能。打造中國科協數據駕駛艙,開發數據服務產品,切實服務廣大科技工作者。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網絡安全監管平臺,夯實安全保障基礎。(牽頭部門:辦公廳)
32.籌備中國科協“十一大”。組織開展重大專題調研,適時啟動章程修正案預研、工作報告初稿起草工作。制定代表委員等人事工作規則和工作方案。(牽頭部門: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