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朋友們:
剛才,我們聽取了六位同志的工作匯報和經驗介紹,發布了 “科創中國”系列榜單,啟動了金融伙伴計劃,向優秀科技服務團授牌,頒發了第二十五屆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讓我們再次向取得優異成績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祝賀!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非凡意義的一年,舉世矚目的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顯著提升,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取得重大進展”。中國科協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科創中國”建設為抓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出了科協智慧、科協方案和科協力量。
一是匯聚了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力軍。聚焦“科創+產業”,集賢匯智、廣聚英才,組建492支科技服務團,引領科技工作者服務產業一線,科協組織力多元化呈現,資源優勢規模化擴展,協同效能結構化壯大。二是打造了創新創業活躍的城市群。“科創中國”試點建設踴躍爭先、因地制宜,65個試點城市和園區各具特色的科創活動促進了創新資源的均衡分布與活化應用,實現成果轉移轉化落地千余項,試點城市的示范引領作用更為突出。三是形成了產學研協作的新樞紐。“會地合作”服務模式進一步延伸拓展、扎實落地,全國學會和地方科協集群化匯聚創新資源,搭建跨界主體互動交流的平臺,夯實人才和技術下沉的有效載體。四是推動了技術服務交易的新變革。“科創中國”平臺順應信息時代潮流,匯聚千萬量級的用戶群體、百萬量級的創新資源,線上線下一盤棋,精準對接技術供需,運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國科協,向積極參與、大力支持“科創中國”建設的科技工作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誠摯敬意和衷心感謝!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科創中國”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黨的二十大為新一年“科創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牢牢把握新的形勢要求,積極應對新的機遇挑戰,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著力打造更深層次協同、更高質量合作的科技經濟融合新生態,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有效聯動,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堅持自立自強,打造人才引領驅動的新引擎
中國科協作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謀劃和推進“科創中國”建設時,必須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持續增強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和創造力,加大力度涵養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一要進一步強化人才引領力、資源統籌力和組織融通力。著力發揮科協系統融通專業領域、橫跨行業門類、縱貫產業鏈條的人才高地優勢,廣泛吸納各類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高能級的人才資源和技術要素系統化導入產業一線,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二要把握當前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加強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Web3.0等發展機遇,不斷完善平臺的數據驅動和場景牽引功能,促進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良性互動,推動高校、院所、企業深化合作,聯合開展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三要積極應對產業升級挑戰,加快先導技術價值轉化。深入總結我國制造業數控一代、智能一代等產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做法,堅持和完善深入基層、形成集群、發展園區、帶動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加速創新要素聚變,開辟新領域,找到新賽道,制勝新賽道。
二、著力創新創業,培育科技經濟融合的新格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重要的就是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引領青年科技人員走上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第一線。“科創中國”要聚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大部署,持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強鏈、補鏈、延鏈,形成創新、創業、創投“鐵三角”。一要切實服務廣大科技型企業,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緊扣企業技術問題,積極提供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的解決方案,提升企業創新實力和就業承載能力。二要聚焦試點城市重點產業、特色產業,提升科技服務的匹配度和時效性。主動發現和聚集地方資源,推動特色發展,引導全國學會等設立技術轉移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實體機構,創新模式培育技術交易服務人才隊伍,探索建立常態化、市場化服務機制。三要廣泛吸納商業銀行、投資機構、證券交易所等機構參與“科創中國”建設。助力金融資源精準投放,促進科創企業融資增信,著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通過“科創中國”的聚集服務,降低中小微企業的科創投入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投資成功率。推動金融機構增強科創投資意向,給予青年人更多創業機會,培養和激發青年創業者意志,創造更加融合開放的創新生態。四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藝術的結合。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是十分重要的領域,正在吸引各方資源的聚集。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帶動整個科技領域學風、作風的轉變。要在促進科技和產業結合的同時,推動科技和各地社會文化緊密結合。比如,通過研究人工智能在社會科學領域的規范、倫理、作為,促進科技和人文的結合;通過發展科幻產業,讓科技與文學藝術相互滲透、協同發展。
三、強化共建共享,拓展融通開放協同的新空間
“科創中國”必須一如既往堅持協同合作的思維,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伙伴精神,促進資源共建共享和資源優化配置,拓展科技領域合作的廣度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一要通過高水平的對內開放,促進各省市、各行業、各領域的融通。要全面落實中國科協與戰略伙伴的合作框架,準確把握中國科協與有關國家部委、中央企業以及省份城市的合作需求,聯合開展科創資源共享服務,發揮產學協同紐帶作用,打破部門界限、行業界限、地域界限,不斷開辟科創合作的新通道。二要延伸拓展服務面向,協同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針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廣闊空間,積極響應跨界協同新模式對鄉村產業形態帶來的深刻變化,探索建設“科創中國”鄉村振興產業顧問組等柔性創新組織,促進廣大農戶農民與先進技術聯系更緊密、與廣闊市場接軌更便捷,不斷深化跨界融合,以柔性服務帶動鄉村產業創新。三要著力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平臺。倡導開放科學理念,與全球科技界持續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建設性對話,在充分的面對面交流中,共同探尋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突破原有的技術描述和產業分割,深化基于技術迭代與產業應用的融合創新,推進前沿性、國際化的技術標準供給,吸引國外創新機構參與“科創中國”品牌會議、技術路演等活動,鼓勵更多優秀的先導技術、新銳企業、產業融通組織、創新創業人才參與“科創中國”系列榜單的遴選,努力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同志們!
新形勢下的科創工作進入了新的格局,任重道遠。很多未知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在試錯中尋找新的方向。“科創中國”的三年建設過程,也是在不斷地實踐中尋找方向。今天到會的同志,都是“科創中國”的先行者、主力軍。讓我們攜起手來,以科技創新作為提振發展信心、深化科技與經濟融合、促進科技與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抓根本、求突破,努力完成“三年行動計劃”任務目標,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共同譜寫“科創中國”新篇章,打造科協組織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