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吳高昌,男,1991年3月生,東北大學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2013年、2015年和2020年獲得東北大學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計算成像、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榮獲中國電子教育學會優秀博士學位論文,IEEE ICME 2020國際光場重建挑戰賽第一名。榮獲中國自動化學會2022-2024年度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1 項、教育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培育項目 1 項,并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等。參與組織CVPR 2023 研討會(Light Fields for Computer Vision)。近五年在IEEE TPAMI、IEEE TIP、CVPR、ICCV等國際頂級期刊與頂級會議發表論文十余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篇。擔任IEEE TPAMI、IEEE TIP、IEEE TII、SIGGRAPH、CVPR、ICCV等20余個國際期刊和多個國內外會議審稿人。
圖1. 吳高昌參加學術交流
科研經歷
在中國科協、中國自動化學會平臺的支持和幫助下,我有幸獲得第八屆中國自動化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的資助。我將圍繞如何提升工業場景下對生產運行、關鍵設備狀態的感知能力,從智能感知、智能識別、智能檢測角度出發,利用多源異構數據與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將理論研究落地于工業實際。
圖2. 電熔鎂爐況信息感知系統及其工況識別結果可視化。工業現場的光場采集 (上圖);電熔鎂爐光場可視化 (下圖)
在理論研究方面,針對稀疏采樣下光場重建的混疊效應、十億像素圖像拼接融合難、跨尺度圖像超分辨匹配難等問題,分別提出了頻域抗混疊理論與深度學習相結合的光場重建方法、基于多尺度局部Transformer結構的多分辨率圖像單應矩陣估計方法、基于跨尺度多平面圖表征的雙目圖像超分辨方法,發表包括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國際期刊IEEE TPAMI在內的十余篇文章,谷歌學術引用977次。此外,我不忘將所進行的理論研究落地于工業實際,在電熔鎂熔煉過程中的關鍵設備異常工況識別、鋼板熱軋過程中的實時輪廓檢測、X射線礦石分選識別等工業場景開展了應用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這里再次感謝中國自動化學會為科研工作者搭建的平臺,讓我有機會潛心科研、開拓視野,面向國家需求開展智能計算成像、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方面的研究。在今后工作中,我將繼續沉下心來做科研,放慢步調求真理的原因所在,努力成長為獨具創新、知行合一的研究學者,為智能計算成像與工業領域落地貢獻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