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李智軍教授作了題為“可穿戴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的報告。圍繞可穿戴機器人系統的設計方案、系統技術框架與關鍵技術,介紹了中國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在可穿戴機器人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智能上肢義肢、步態康復訓練機器人、可穿戴下肢運動輔助機器人、智能下肢義肢、移動操作雙臂機器人、智能輪椅等,同時就可穿戴機器人面臨的技術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喻俊志研究員作了題為“面向多模式運動的仿生CPG容錯控制與優化”的報告。重點介紹了基于中樞模式發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多關節仿生機器魚控制,主要包括多模態仿生游動控制、參數整定優化、基于仿生CPG的機器魚容錯控制等,并對未來研究方向和工作重點進行分析和展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謀教授作了題為“多無人機協同任務規劃技術”的報告。重點介紹了多無人機作戰背景下協同任務規劃技術,主要包括研究目的與意義、無人機協同作戰體系構建與任務分配問題建模、基于多目標優化理論的協同任務分配技術、基于合同網模型的動態任務分配技術、基于改進蟻群算法的航路協同規劃技術及其應用等。
同濟大學何斌教授作了題為“基于CPS的智能建造和建筑機器人技術”的報告。重點介紹了土木工程領域自動檢測技術和機器人技術落后于其他領域的現狀,指出智能建造是推動建筑業革命的新動力,也是全球視野下國家振興的重要戰略布局和支撐;同時介紹了同濟大學在智能建造方面的研究進展,包括木構和3D打印建筑機器人、設施健康與智能安全與防災、智能運維與服務等。
西北工業大學黃攀峰教授作了題為“智能空間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報告。重點介紹了西北工業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開展空間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及在軌試驗的情況。闡述了我國“空間維護技術科學試驗”重大任務中的空間機器人遙操作系統研制和飛行試驗情況,介紹了新型空間繩系機器人關鍵技術攻關和研制進展,對空間機器人的難點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了梳理;展望了空間機器人技術在軌服務、載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測等方面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劉連慶研究員作了題為“與人共融:從人機協作到類生命智能”的報告。圍繞共融機器人技術,從人機互助共融、人機互補共融、人機互生共融三個層次,分別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類生命機器人為例,重點介紹生命系統和機電系統融合建立類生命機器人的方法,并通過類生命系統的閉環作業,探討與人共融對人工智能的推動作用。
鄭州大學慕小武教授作了題為“Consensus of multi-agent systems with semi-Markov jumping topology”的報告。報告了具有半馬爾可夫開關拓撲的隨機多智能體系統的一致性控制問題,介紹了具有隨機開關拓撲的一般線性多智能體系統的leader-follower一致性的充要條件、具有半馬爾可夫拓撲的隨機非線性多智能體系統的H∞包容控制,以及具有半馬爾可夫開關拓撲的隨機多智能體系統的包容控制。
山東大學張偉教授作了題為“從感知到決策:面向自主機器人的深度強化學習技術”的報告。圍繞從環境感知到控制策略的直接映射構建自主機器人的感知-決策模型問題,重點介紹了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技術在機器人感知與決策任務的研究現狀及相關進展,并介紹其在自主導航、機械臂抓取等任務上的應用。
最后,由來自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相關研究人員講解了研究論文。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