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2108中國自動化大會專題論壇之“智能制造”成功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多名國內從事智能制造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從機器人控制、工業互聯網等多角度進行了報告,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智能制造相關的最新研究和發展。論壇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于海斌教授和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擔任主席。
?
論壇主席 湖南大學 王耀南教授
機器人控制-視覺集成與高速高精度3D抓取技術
同濟大學 陳啟軍教授
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深入,工業機器人產業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作為工業機器人“眼睛”的機器視覺功不可沒。在本次報告中,陳啟軍教授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機器人種類,回顧了機器視覺的發展,介紹了已取得的成績,指出了機器視覺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遇到的瓶頸問題及可行性解決方案。
工業互聯網發展現狀、挑戰與未來方向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曾鵬研究員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它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在本次報告中,曾鵬研究員介紹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背景,對智能制造的支撐作用,分析了國內外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結合新技術的發展趨勢,總結了工業互聯網未來的發展方向。
基于數據與知識自動化的冶金能源預測與優化調度
大連理工大學 趙珺教授
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具有重要的國家戰略意義。冶金能源系統結構及其復雜,無法采用機理模型準確描述,而現有的人工經驗調度導致決策滯后。針對上述問題,在本次報告中,趙郡教授提出了基于數據驅動的冶金能源系統預測調度新方法,分別針對能源變量難以統一建模問題、不確定性的量化問題和能源數據的語義可粒度化問題,提出了能源多尺度預測方法。
煉化一體化價值鏈表征與優化技術及系統
華東理工大學 鐘偉民教授
煉化一體化生產裝置眾多、工藝流程復雜,難以進行精細化生產與管理。深度融合裝置運行信息與工藝流程機理,研究開發煉化一體化全流程價值鏈表征和優化技術,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意義重大。在本次報告中,鐘偉民教授介紹了華東理工大學煉化一體化智能優化制造科研創新團隊關于價值鏈表征與優化系統的系統架構,以及原油效益測算與優化配置、價值鏈表征、月和周尺度資源優化等關鍵技術。
智能制造發展趨勢與戰略思考
西安交通大學 梅雪松教授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一代智能制造技術,成為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在本次報告中,西安交通大學的梅雪松教授論述了當前發展智能制造的背景和趨勢,介紹了現代制造業中的特征與需求;論述了中國發展高端制造的必然,介紹了幾種國內外幾種典型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及基本功能;結合國內外智能制造現狀,對我國有關智能制造方面的重點研發計劃實施內容進行了評述。
人工智能技術對智能工廠實現的支撐與作用
浙江大學 蘇宏業教授
人工智能是近年來科技領域的超強熱點,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勢必帶動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在本次報告中,浙江大學的蘇宏業教授從智能工廠的發展和實現方式、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支撐智能工廠三個角度介紹了智能工廠的發展思路、如何抓住機遇實現中國制造2025。
鋼鐵工業集成智能化
冶金自動化研究院 孫彥廣教授級高工
鋼鐵工業是所有工業化國家的基礎工業之一,鋼產量是衡量各國經濟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鋼鐵工業智能制造,就是要對鋼鐵工業流程進行結構優化和程序優化,實現全流程動態有序、多目標整體優化。在這次報告中,冶金自動化研究院的孫彥廣教授從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探討了對鋼鐵工業繼承優化的認識。并且分析了鋼鐵工業集成優化的目標和現狀;介紹了集成優化的具體內容;最后給出了實現鋼鐵工業集成優化的一些建議。
多機器人協作感知與控制技術及智能制造應用
湖南大學 王耀南教授
多機器人協作感知與控制是當前科技領域的熱點,諸如無人機表演、自動化倉儲運輸小車等都是多機器人協作感知與控制的應用。在本次報告中,湖南大學的王耀南教授詳細介紹了多機器人在航空、船舶、能源、制藥等高端離散智能制造業的應用,具體闡述了制約目前智能制造機器人研發所遇到的瓶頸問題及可行性解決方案。總結與展望了多機器人協作下一步發展趨勢,亟需的智能制造多機器人協作生產線。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