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科技工作者在事業和家庭中扮演了多重社會角色,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是一個永恒的社會話題。為此,2018年中國自動化大會特舉辦“智·享”女學者專題論壇,邀請吉林大學陳虹教授、中南大學陽春華教授擔任專題論壇主席,并邀請自動化、智能與信息科學領域的女科學家作特邀報告,分享她們的成長歷程、科研喜樂和生活感悟,呈現女科學家真實的工作生活面貌和精彩的人生故事。論壇由吉林大學陳虹教授主持。
最先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中南大學陽春華教授,報告題目為“問題驅動,求實創新”,詳細報告了一個20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的研究案例-鋅冶煉生產全流程關鍵工序的優化控制方法、系統及工業應用,結合案例講述如何從實際工程中提煉科學問題、開展創新研究、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取得應用成效?最后分享了科研路上的艱辛和喜悅。
中南大學陽春華教授
第二個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杜文莉教授,作了題為“科技女性的社會責任與實踐體會”的報告,她提出女性學者是科技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歷史上最著名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到中國諾獎第一位女性科學家屠呦呦,女性不僅在社會生活、也在科技學術發展中起到了半邊天的作用;但科技女性在面臨性別差異帶來的發展限制也是客觀情況。她從經常困惑女性學者的幾個問題出發,結合自己實際感受和切身體會,分享了一些觀點和實踐體會,為女性學者在科技創新、社會發展發揮更突出的作用提供借鑒參考。
華東理工大學杜文莉教授
隨后由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劉志新教授帶來“多主體系統的分析與調控”的報告,理解具有局部相互作用的多主體系統如何產生宏觀的行為以及如何調控是是系統控制領域的根本任務。報告針對幾類典型的多主體系統,介紹在大群體系統同步、同步的最小容許半徑、群體系統的定量干預、剛體系統姿態協調的控制算法設計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劉志新教授
下一個作報告的是浙江大學趙春暉教授,她所報告的題目為“數據驅動的間歇過程狀態監控與質量分析”,作為工業生產中一種重要的生產方式,間歇工業過程與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市場對多品種、多規格和高質量產品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使得現代過程工業更加倚重于生產小批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間歇過程。因此,間歇過程生產的安全可靠運行以及產品的高質量追求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報告從分析間歇過程的具體過程特性出發,介紹基本的過程監測、故障診斷與質量分析技術以及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對間歇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辦法等,并簡單介紹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浙江大學趙春暉教授
江南大學欒小麗教授帶來“科研與生活”的報告,圍繞如何從事理論基礎研究、如何從理論到應用、如何平衡科研與生活等幾個方面,分享科研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酷享學術,在科研中保持工作生活平衡。
江南大學欒小麗教授
下面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上海大學的蒲華燕教授,報告題目為“海上智能無人系統”。本報告從分析間歇過程的具體過程特性出發,介紹基本的過程監測、故障診斷與質量分析技術以及作者在該領域的研究工作,對間歇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辦法等,并簡單介紹所提出的方法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上海大學蒲華燕教授
最后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朱洪艷教授,朱教授介紹了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方向-多源信息融合以及相關研究內容。她從自身經歷出發,分析職業女性面臨的挑戰、分享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感受,以及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之間關系的思考。
?
西安交通大學朱洪艷教授
女性科技工作者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她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孜孜不倦,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勇攀高峰,在若干科技前沿和重點領域已有所建樹、有所作為、有所突破。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