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東北大學張化光院長以綜合能源系統為研究背景,介紹了當前研究領域的重點難題與挑戰。主要有以下五點:1)系統參數攝動下的最優控制問題2)交流微電網中的負荷功率分擔問題3)各相微電網間發電和用電協同控制 4)交直流混合微電網的功率分擔問題 5)網絡化微電網系統的功率分擔問題,并介紹了以上難題的解決方法。
南京郵電大學岳東院長重點介紹了網絡攻擊下的智能電網信息物理安全理論與主動防御技術的研究。本報告從網絡安全對智能電網安全穩定影響的角度,提出了主要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并介紹了其研究團隊開展的前期研究工作。
西南交通大學何正友教授在能源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基于能源互聯網的特征,針對電氣交通系統的分布及負荷特性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交通能源互聯網的構想。其次,具體介紹了交通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技術,通過“源-荷-儲”協同規劃對系統進行統一的規劃、實現系統功率的動態平衡。
天津大學賈宏杰教授介紹了綜合能源系統方面的研究。首先,肯定了之前張化光教授對綜合能源系統的定義,接著,介紹了綜合能源系統的產生背景和國內外研究現狀,探討了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并匯報了天津大學在該領域內做的一些重要研究進展。
12月2日下午,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畢天姝院長做了“智能電網源網荷全景同步量測系統及應用”的報告。主要針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與傳統電力系統互聯的復雜性,分析了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的機理特性、分析方法和運行控制方式,并對建設電力系統先進完備的監測系統提出了新的需求。還考慮多類型海量數據的全景同步量測系統集成技術,構建了一套電力電子化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全景同步量測系統(Full-view Synchronized Meter System, SYMS),可及時準確把握復雜互聯系統的運行狀態與擾動事件。
清華大學電力系統研究所所長吳文傳教授作了“主動配電網能量管理與分布式集群控制”的報告,分析了現行調控系統面臨的不足,提出了構建“群內自律-群間協調-輸配協同”的主動配電網運行調控體系。報告介紹了三個方面的關鍵技術(1)分布式集群控制實現電源集群同步化控制技術,以達到友好并網目的,并為系統提供輔助服務;(2)凸松弛和不確定性優化技術,實現主動配網高效運行;(3)輸配網分解協調調度的高效算法,通過輸網與配網間的協同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能力。
北京理工大學鄧方教授從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角度,介紹了智能可穿戴泛在能源及控制。可穿戴能源系統采用的是自供能的模式,將自然環境與人體中便于采集的能源進行收集,為智能可穿戴系統提供持續穩定的能源。本報告主要介紹了太陽能、熱能、機械能三種常見的可穿戴能源系統供能方式,以可穿戴太陽能服裝、溫差發電運動裝備、電磁式發電鞋為例,結合控制器與算法應用,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并與現有智能裝備相結合,報告一批先進的理論與實驗成果,展現了智能可穿戴能源系統及控制的廣闊發展前景。
華中科技大學李曦教授介紹了新能源系統中一類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國內外研究與發展現狀;從系統集成與控制角度,指出了SOFC系統性能不斷提高所需面臨的問題;進而針對此類問題,匯報了華中科技大學燃料電池中心已開展的SOFC系統建模、優化、評估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與樣機示范工作;并對下一步SOFC系統研究路線作了展望。
最后,由來自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的相關研究人員講解了研究論文。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