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30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第四期智能自動化學科前沿講習班暨第14期自動化前沿熱點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70余位領域內專家和學者出席此次活動,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區塊鏈領域的耄耋盛宴。
第一天的講習班由丹佛大學張俊教授主持。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在講習班進行了致辭,指出區塊鏈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希望大家能把握此次區塊鏈交流的機會,碰撞出新的學術觀點。
隨后,王飛躍教授為大家帶來第一個報告,題目為“區塊鏈智能: 智能經濟及其智慧社會的基石”。王教授從與區塊鏈的淵源講起,為大家分享了區塊鏈技術產生和發展的社會契機,提出了區塊鏈智能的“真道”,并指出區塊鏈,特別是相應的共識機制和智能合約等技術,最有可能成為構筑智能經濟與智慧社會之大道“DAO”的基石。
Fintech公司阡尋科技董事長白碩老師第二個為大家帶來題為“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的報告,指出區塊鏈是基于密碼學、分布式系統和對等網絡的信任基礎設施。價值守恒、時間不可逆、信任可編程是區塊鏈技術的三大本質特性。把對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負面認知泛化到區塊鏈技術上來,并不符合區塊鏈技術迅猛發展的實際情況。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應用面臨跨鏈、性能和數據主權保護三大挑戰。將零知識證明等高級密碼學技術與區塊鏈緊密結合,可以滿足高安全性需求的多方協同計算、受限數據共享的應用場景。
下午第一個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財訊傳媒集團段永朝老師,段老師的報告題目為“區塊鏈:一個正在孕育的世界級“共識””。段老師在報告中指出過去三年來,區塊鏈橫空出世,成為時下熱度非凡的領域。并指出區塊鏈是一個綜合過去二十余年密碼學、算法理論、分布式存儲等的創新技術,并在報告中回顧了關于“合作”的思想演化歷程,探索區塊鏈背后蘊含的思想價值。
下午為大家帶來第二個報告的是挪威科學院院士,(國際)云安全聯盟(CSA)挪威分部副總理事長挪威國家計算機理事會理事容淳銘院士。容淳銘院士代表IEEE總部進行了題為“IEEE Blockchain: Building Trust Together”的報告。容淳銘院士在報告中提到美國新指定的區塊鏈標準,和王飛躍老師的報告相呼應,希望國內的標準指定能夠先行一步,并從技術的角度為大家分析了區塊鏈的發展和應用。
最后由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海霞圍繞“區塊鏈隱私保護”為大家帶來報告。徐老師在報告中指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公開透明、數據不可篡改等優勢,突破了傳統的基于中心的技術模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區塊鏈公開透明的特點使其在隱私保護方面面臨挑戰。徐老師的報告關注區塊鏈的隱私保護技術,從已有的區塊鏈隱私保護方法入手,介紹基于密碼學的隱私保護方法。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一、分析公有鏈和聯盟鏈的特點和隱私保護需求;二、區塊鏈智能合約的隱私保護問題;三、區塊鏈的可控隱私保護技術。
第二天,首先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主任,國際電信聯盟分布式賬本焦點組(ITU-T FG DLT)副主席魏凱老師為大家帶來題為“可信區塊鏈標準”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區塊鏈的含義、發展歷程、標準制定等相關內容。
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丹佛大學張俊教授,張俊教授的報告題為“運行于區塊鏈上的電力能源系統展望”,張俊老師的報告深入討論區塊鏈技術在電力能源系統分析、運行和運營中的運用場景和方法。電力能源系統是一種具有社會和技術雙重屬性的系統,從而注定了其在用區塊鏈實現運行時,必然需要多種區塊鏈來描述和建模其不同的屬性,即 "電力區塊鏈群"的概念。具體來說,從底層到高層,這個區塊鏈群由分布式數據存儲與服務區塊鏈,智能資產管理區塊鏈,電力系統分析區塊鏈,智能合約運營區塊鏈,和智能電力交易支付區塊鏈組成。基于區塊鏈技術、分布式文件服務技術、分布式電力系統分析與管理技術,由這些不同層次和功能的區塊鏈自我組織、互相協助最后形成一個分布式自主的電力能源運行系統。在此復雜系統中,頻繁而深度的計算與交互衍生出系統智能,期望這種智能能帶來穩定,可靠,有效的電力能源生產、傳輸與消費。
上午最后一個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孫毅,孫毅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及技術挑戰”的報告。孫毅老師的報告主要介紹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及潛在的技術挑戰,及當前在相關問題上國內外研究工作,最后介紹了計算所高通量區塊鏈的相關工作。
下午第一個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此次講習班的學術主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袁勇老師。袁勇老師的報告題目為“區塊鏈技術:基礎架構與共識演進”,指出區塊鏈是隨著比特幣等數字加密貨幣的日益普及而逐漸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范式,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熱點技術。報告主要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概念、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重點討論區塊鏈的基礎架構與技術特點,以及共識機制這一區塊鏈核心技術的歷史演進,報告的最后袁勇老師也介紹了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區塊鏈領域的研究基礎與工作現狀。
最后一個為大家帶來報告的是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平行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研究人員曾帥,報告題目為“平行擴容:區塊鏈擴展性的現狀與展望”。曾帥老師的報告指出區塊鏈擴容問題是當前區塊鏈社區最熱門的話題,也是將區塊鏈性能提升到主流支付工具的水準需要解決的首要關鍵問題,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報告提到目前相關人士已提出諸多解決方案,諸如區塊擴容、隔離見證方案、閃電網絡/雷電網絡、側鏈技術、分片技術等。但作為一個涉及多方利益的復雜問題,區塊鏈擴容相關理論研究與產業實踐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平行區塊鏈是有效解決區塊鏈建模、實驗與決策相關問題的理論方法,是平行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有機結合。曾帥老師的報告以平行區塊鏈理論為指導性框架,探討了區塊鏈擴容的關鍵技術及其可能的未來發展方向。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