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22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以下簡稱學會)主辦,山東大學、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承辦的2017年中國自動化大會暨國際智能制造創新大會(CAC)在泉城濟南召開。
據初步統計,兩天來本屆大會注冊總人數超2700人,特邀嘉賓228位,總參會人數逾3000人。本次大會圍繞“智能自動化改變世界”主題,設有與控制學科和智能制造自動化產學研領域密切相關的18個專題報告、4個特別論壇、8個邀請組報告,涉及大數據與知識自動化、無人系統與導航控制、生產過程先進控制技術、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裝備、網絡系統控制等,共約150個專題特邀報告、300個會議論文報告。
分論壇會場
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物聯網解決了信息自動采集、獲取和傳輸的障礙,是智慧城市建設最重要的基礎。本次智慧城市與物聯網專題報告緊跟時代需求,特別邀請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校長薛安克做《智慧城市建設實務與若干思考》的報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謝立華做《Indoor Positioning in the View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報告、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院長潘泉做《無人機感知規避技術發展與挑戰》的報告,從不同角度分享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和智慧城市的建設實踐。其中,薛安克教授從小處著眼,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管道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可忽略的作用,并在交流互動環節中,基于國外案例分享了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考。
自“震網”病毒事件發生后,工業控制系統的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業內的關注,其脆弱的安全狀況與日益嚴重的攻擊威脅,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并在政策、標準、技術等方面展開積極應對。針對這一熱點話題,本屆大會特設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專題報告,吸引了眾多與會者聆聽。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王文海的報告題目為《內生安全的工控系統主動防御技術研究》。他從國內外現狀及趨勢分析、脆弱性分析與威脅態度感知技術、動態重構的主動防御技術、可信增強的主動防御技術與其技術突破、裝備研制與安全測評、控制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的主動防御組件與工具等方面,帶來了豐富的報告。中控科技集團創始人、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褚健的報告題目為《工控網絡安全態勢及應用驗證》。他表示,“震網”病毒使工業控制系統成為主要的攻擊目標,從網絡攻擊到物理破壞已成為現實,工控系統成為網絡安全對抗制高點,安全防護、等級防護成為當務之急。同時他提出,工控系統面臨兩類安全威脅,第一類:傳統計算機(操作系統、軟件)、互聯網安全威脅、TCP/IP;第二類:工控系統安全威脅。并重點分析了工控系統安全威脅來源、工控系統安全態勢、安全防護體會,以及自來水廠的功防驗證。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鵬的報告題目為《基于行為分析的工控安全防護理論與技術研究》,報告圍繞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挑戰、基于行為分析的工控安全技術、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三方面展開發言。他從攻擊實例分析了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問題及特殊性,表明安全漏洞是攻擊發起的源頭。詳細介紹了工業級安全協處理技術、工控通信行為異常防護、安全態勢感知、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等。
特別論壇——國際一流期刊主編與您面對面以輕松的對話與提問方式,為觀眾與各位主編之間搭建起良好的溝通平臺,通過此次論壇這一橋梁,解答了與會者提出的包括:審稿周期、稿件評價體系、如何修改初審被拒絕的稿件、科技期刊如何營銷、如何在臨近畢業時選擇不同審稿周期的期刊發表文章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會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指揮與控制學報》主編王飛躍,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及梅拉達倫大學教授、Applied Energy期刊主編嚴晉躍,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中國科學信息科學》副主編張紀峰,布魯奈爾大學教授、Automatic control期刊副主編王子棟,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主編朱文武,澳門大學首席教授、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期刊主編陳俊龍,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工程系副教授、Applied Energy、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ion、IEEE Access和Energies等期刊編委熊瑞,華南理工大學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廣州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精密電子制造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控制理論與應用》主編胡躍明逐一發言,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在社會中的作用發生了深刻變化,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自動化技術的內涵已遠非自動機器取代人類勞動,而是萬物互聯、高度智能新格局、新風貌的呈現。在此背景下,自動化專業教育的變革勢在必行,新工科建設等問題已提上日程。本屆大會的自動化專業教育論壇備受關注,特別邀請了教育部高高教司理工處吳愛華處長、上海交通大學李少遠教授、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段培勇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沈毅教授、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主任王紅教授、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承慧教授、清華大學電機系副主任朱桂萍教授、中國礦業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院院長李明教授等圍繞高等教育改革、智能制造時代下新工科的建設與實踐等問題交流溝通,探討適合中國自動化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會代表交流討論
本次大會邀請來自海內外自動化、電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及相關領域的12位院士,200余位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3000余名自動化領域專家學者相聚,通過專題論壇、特別論壇等形式為全球自動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創新成果、展望未來發展的高端學術對話平臺,增進了國內自動化領域內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了不同學科專業之間的相互借鑒和交叉融合,更為未來自動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契機。
學會秘書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