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4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寧波市委人才辦、寧波市科學技術協會、慈溪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慈溪市委人才辦、慈溪市科學技術協會、慈溪市人力社保局、慈溪市科技局、慈溪市經信局、控制網(kongzhi.net)&《自動化博覽》聯合承辦的“2017國家智能制造論壇”于慈溪成功召開。來自全國致力于智能制造及相關領域的研發、生產、使用、創投、媒體等代表3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國制造2025”全面實施之年。盡管目前中國企業在實現智能制造的道路上,還存在著技術、人才、工業基礎等諸多的難題,但是智能制造的趨勢不可阻擋,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綠色環保的制造模式將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自2015年起,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國家智能制造論壇,以豐富的論壇形式和精彩的報告內容,助力著中國各地智能制造產業的蓬勃發展。
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在致辭中表示,2016年8月,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花落寧波,寧波制造業發展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國家智能制造論壇”是寧波市科協為助力“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通過中國自動化學會引進的智能制造領域的國家級高端學術活動。他強調,此次論壇的舉辦不僅能夠推動國家智能制造產業的新發展,更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寧波市科技人員的學術水平,促進相關企業和科技人員加強與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寧波智能制造產業,也將對慈溪市的智能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慈溪市委副書記、市長項敏在致辭中指出,雖然慈溪已經具備了發展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礎條件,但更需要腳踏實地的行動,更需要匯聚智慧力量,希望能夠借助中國自動化學會的科技優勢和資源優勢,通過技術對接、學術交流、課題攻關等各種形式,共謀慈溪智能制造發展。
為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升慈溪智能制造產業技術研發能力,推動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建立學會與地方企業合作的長效機制,學會與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中國智能制造環杭州灣創新服務中心。學會、寧波市與慈溪市的多位領導以及國內外知名企業代表見證并參與了創新服務中心成立的啟動儀式。
“中國·慈溪”2017國家智能制造論壇開幕式結束后,主旨論壇由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院士帶來第一個報告——《原材料工業制造過程智能化》。錢鋒院士對我國原材料工業的發展及現狀進行了分析,闡明我國原材料工業存在以下問題:部分產品結構性過剩嚴重、高端制造不足、管理和營銷等決策嚴重依賴知識型工作者、資源與能源利用率不高、安全環保形勢依然嚴峻、企業運行水平參差不齊等。他指出,原材料工業發展正處于新舊動能迭代更替的過程,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和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推動原材料工業企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的變革,是實現“全球原材料工業制造大國”向“全球原材料工業智造強國”轉變的核心。
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教授以《平行鋼鐵:從鋼鐵制造的信息化到智能化體系研究》為題,提出人工智能即下一個全球化的推動軸心,而一帶一路就應該是第三波全球化的先鋒,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該借此機會,從“彎道超車”轉向“直道超車”,這是實現中國引領世界的關鍵。他在發言中強調了軟件系統的重要性,認為不久的未來,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和實力,很大程度上可能不取決其外在規模與資產的大小,而是由其伴生的人工系統,即軟件定義的企業之規模和深度所決定的。他還談到,人類對于人工智能不必恐慌,應該相信,未來,人類90%以上的工作將源自人工智能和智能技術,但我們仍是技術的主人。
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郭朝暉的《智能制造的經濟、業務與技術問題》報告從“如何實現智能制造”這一問題出發,闡釋了“工業4.0”與智能制造的聯系。他認為,未必每家企業都要搞“工業4.0”,但都應該推進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實現道路“路阻且長”,想要實現深度融合,設備、流程仍需改進,數字化工具的采用、信息化、自動化程度也都有待提高。同時,他強調,推進智能化,有很多基礎條件,條件不滿足的時候推智能制造,無異于拔苗助長。而在中國實現智能制造真正的困難不在于技術方法,而在于創新的大環境,在于提升企業管理者的水平。
ABB 中國副總裁、ABB中國數字化業務發展負責人、ABB中國首席信息官李清源帶來《工業數字化及未來工廠》的報告,他認為,數字化技術催生了工業市場的創新,工業領域已經進入了數字化發展的拐點,預測未來幾年內,中國工業企業的數字化建設將呈現迅猛的發展勢頭。他談到,過去15年,互聯網的興起帶來了很多顛覆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技術應用到工業領域,必須要與行業知識結合到一起才能創造價值。ABB作為全球知名的電力和自動化企業,在數字化和工業物聯網方面均有布局,希望幫助更多的中國制造企業實現智能轉型。
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工廠業務總監雷志軍帶來《智能工廠系統集成模式探討與實踐》的報告。他認為,智能工廠是當下離散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未來目標,但是如何建設符合企業發展理念的智能工廠是當前的一大難題。報告從系統集成的角度探討如何從企業的當前和未來要求出發,平衡工廠建設的投資收益要求,既保證工廠的基本生產能力,又體現企業個性的管理經驗與典型特色。
下午的論壇分為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和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兩個會場。
由學會工程設計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學主持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分論壇圍繞智能制造技術助力企業打造智能工廠的經驗和挑戰進行了全面探討。其中,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孫彥廣帶來了《鋼鐵企業集成智能優化》的報告;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總監魏明宇帶來了《智能制造的希望之路》的報告;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慈星研究院院長朱信忠帶來了《慈星智能制造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報告;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劉亞俊帶來了《智能工藝過程控制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的報告;南京壹千零壹號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獲鼎帶來了《工業4.0新業態的小實踐——一家3D打印云工廠的經營筆記》的報告;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意楊帶來了《基于工業物聯網的智能制造技術與示范系統》的報告;寧波麥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之一、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副教授時廣軼帶來了《智能傳感器技術在信息化與自動化系統中的應用》的報告。
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分論壇由學會儀表與裝置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石明根主持,主要探討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制造前沿技術的最新進展。其中,北京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主任侯忠生的報告題為《無模型自適應控制:PID的替代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毛峽的報告題為《人工智能&情感計算及其應用》;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莉的報告題為《數據驅動的復雜制造過程優化調度》;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延龍的報告題為《集值系統辨識》;慈星機器人董事長李立軍的報告題為《慈星云制造,引領鞋服產業發展新未來》。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力爭用十年時間,邁入制造強國行列”,并將智能制造明確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目前,國內外的智能制造都處于加速發展時期。寧波是長三角南翼著名的制造業基地,作為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被國家賦予探路先行、探索創新的重大使命。近年來,寧波搶抓重大機遇,主動培育新結構,強化新動能,把發展高端裝備制造作為“加碼”智能制造、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制造業大市走向制造業強市。2017國家智能制造論壇的召開促進了智能制造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原始創新、高技術開發,增強了我國研究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為進一步落實《中國制造2025》,助力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制造業水平,助推寧波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建設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