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國家新質生產力與智能產業發展會議“動態學習與智能醫學平行會議”成功召開。本次“動態學習與智能醫學平行會議”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大學智能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協辦。本次平行會議同時也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動態學習與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籌備期間一次重要的學術會議,本次會議邀請了醫工交叉領域的專家們共同探討醫工融合技術和理論的新進展和未來規劃,也是將醫工融合作為響應國家重大戰略與推動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契機。會議的議題涵蓋了智能醫學的前沿技術、動態學習算法在醫療中的應用、新型醫療設備的研發及其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旨在推動醫工融合領域的跨學科合作,促進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的深度結合。未來,專委會將繼續致力于促進動態學習與醫工結合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主席由山東大學教授王聰擔任。會議邀請了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王成紅研究員,電子科技大學程洪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許斌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劉躍虎教授,西安交通大學蘇遠歧副教授,北京工業大學韓紅桂教授,遼寧工業大學劉艷軍教授,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周小虎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張靜婷教授,西北工業大學范泉涌副教授,山東大學李可教授,山東大學姬冰教授,以及山東大學吳偉明副研究員等專家學者,分享他們在人機智能、醫工融合、動態學習理論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安交通大學蘇遠歧副教授作題為 “面向動態系統的高效學習狀態空間搜索方法”的報告。報告聚焦了動態系統狀態空間高效探索問題,利用強化學習理論實現了對高維連續狀態空間的動態學習與探索,并進一步探討了大語言模型在狀態空間探索中的應用,為動態系統機器學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山東大學姬冰教授作題為 “基于步態數據的脊髓型頸椎病與帕金森綜合癥分類預測模型”的報告。報告提出了一種基于步態分析與深度學習的脊髓型頸椎病和帕金森綜合征分類預測模型,分析挖掘步態的復雜模式和隱含特征用于實現對于脊髓型頸椎病和帕金森綜合征二者具有高度相似的運動癥狀的診斷和預測。
北京工業大學韓紅桂教授作題為 “城市污水處理過程異常工況智能識別”的報告。報告圍繞城市污水處理過程異常工況智能識別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介紹了污水處理過程知識獲取與表達方法以及基于污水數據和知識驅動的異常工況預警方法。實現了異常工況實時準確預警,完成異常工況智能監控系統測試與應用,保證城市污水處理過程安全穩定運行。
遼寧工業大學劉艷軍教授作題為 “智能無人約束系統的自適應安全控制”的報告。報告探討基于控制障礙函數的安全控制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無人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最后,對未來無人系統安全控制領域的研究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動無人系統安全控制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創新。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周小虎教授作題為 “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臨床實踐”的報告。報告面向機器人智能輔助血管介入手術,分析了制約血管介入手術器人智能化水平提升的諸多因素,著重講述智能影像分析與導航、專家操作技能建模與學習、機器人輔助手術臨床實踐等方面的相關研究進展。
電子科技大學講師張靜婷教授作題為 “面向抑郁癥評估與治療的人機動態學習與神經反饋訓練技術研究”的報告。報告面向抑郁癥評估與治療,研究了基于確定學習理論的人機動態學習框架與神經反饋訓練技術,實現對患者大腦認知功能特性的特征提取,同時基于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實時監測結果構建神經反饋訓練框架,設計神一款基于人機動態學習算法的視聽反饋游戲,構建多模反饋平臺傳遞給患者完成視聽反饋與神經康復訓練。
西北工業大學范泉涌副教授作題為 “基于強化學習的無人系統智能控制”的報告。報告重點講述無人系統分層強化學習設計方法,分別講述系統底層控制策略和上層決策機制的優化設計方法,提升了復雜環境下無人系統的自主運行能力。
山東大學李可教授作題為“康復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統研究”的報告。報告圍繞上肢康復機器人、手功能康復機器人、智能假肢機器人等幾類康復輔助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系統設計展開匯報,分享了在提升其控制器智能化水平、改進控制的精準性不足、提升學習和自適應能力、建立個性化訓練機制等方面的探索與思考。
山東大學吳偉明副研究員作題為 “基于采樣數據的動態學習及模式識別研究”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基于采樣數據的動態學習及動態模式識別方法,實現了從時間序列(采樣數據序列)中學習動態物理過程的內在動力學的過程,相關理論在動態模式識別、智能控制等下游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最后,論壇主席王聰教授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總結,并對參與本次論壇的講座嘉賓和同學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會議的成功召開為動態學習與智能醫學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若干重要方向,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