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模式識別研究的快速發展,加強國內外同行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08年全國模式識別學術會議”(2008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于2008年10月22-24日金秋時節在北京成功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得到了國內同行的積極響應,取得圓滿成功。
大會開幕式由大會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鐵牛研究員主持,大會名譽主席馬頌德研究員、大會主席張鈸院士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大會程序委員會主席劉成林研究員向參會代表介紹了論文投稿與評審等情況。來自國內眾多高校及科研單位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英國薩里大學的Josef Kittler教授、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李錦輝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朱松純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陳武凡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的唐遠炎教授為大會作了精彩的特邀報告。
本次會議自2008年3月發布征文通知至7月10日截稿,共收到173篇投稿論文。會議程序委員會委員和部分其他專家應邀對論文進行評審,每篇論文指定3名評審專家。在綜合專家評審意見的基礎上,有87篇論文被接收到本次會議上發表,其中31篇作為口頭報告(Oral papers),56篇作為張貼報告(Poster papers)。這87篇論文的方向分布如下:模式識別基礎13篇,計算機視覺9篇,圖像與視頻分析16篇,人臉識別15篇,生物特征識別與安全10篇,語音、語言與多媒體10篇,文字識別、醫學圖像與其他應用14篇。這些論文充分展現了我國模式識別研究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會議論文集由IEEE正式出版,電子版在IEEE Xplore發布。
本次會議綜合論文評審意見和會上報告情況評出了最佳論文獎和最佳學生論文獎。大會名譽主席、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戴汝為院士出席閉幕式并為論文獲獎者頒獎。大會最佳論文獎由閩江學院、南京理工大學的趙才榮、賴志輝、劉傳才、陳燚(論文題目:Local Maximal Marginal Embedding with Application to Face Recognition)獲得。最佳學生論文獎由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康和趙軍(論文題目:基于“產生/判別”混合模型的分類器領域適應性問題研究)獲得。
本次大會是一次承前啟后的大會,體現了國內在模式識別領域取得的長足進步,并將推動國內模式識別技術進一步發展。通過為期三天的交流和展示,會議為代表們提供了一個相互深入交流和探討學習的平臺,并將為今后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相互合作以及模式識別技術在國民經濟、國家安全和社會生活中的推廣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